
开年看一线探访走俏全球的许昌假发产业美丽如何从头开始?
发布时间:2024-09-23 01:10:15 | 次浏览
央广网许昌1月23日消息(记者 彭华 实习生 郝振青)河南许昌市素有“世界假发之都”的美誉,全球每10顶假发中,就有6顶来自许昌。2022年,许昌发制品累计进出口额达179亿元,是世界最大的发制品集散地和出口基地。这项头顶上的“小生意”为何能遍布全球?近日,央广网开年看一线系列报道走进许昌,带你看美丽如何从头开始。
说起许昌的假发,就不得不提起“瑞贝卡”。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假发整个产业链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现已成为全球假发行业中生产规模最大、品种齐全、品质领先、产业链条较为完整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
在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高针车间,员工正忙着赶订单(央广网发 周子硕 摄)
无论是“遮掩脱发”还是“换新造型”,假发已成为提升颜值的重要单品,随着“美丽经济”不断升温,假发需求也在不断释放。记者走进该公司的高针车间,近140名员工正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边看桌前的作业标准书,边进行手中的制发环节,全力以赴地赶订单。
“我现在做的是把这6个发条,按照不同的档次依次扎在发帽上组成假发头套,20分钟左右完成一个,一天可以完成20多个。”该车间员工赵亚美说,这些制作好的假发头套再按照造型进行整理,就可以直接进行包装,送到客户手中。
“假发虽是小商品,但制作工艺却不简单。我们车间分为高针、制帽、手织三大工序,有20多个步骤,做好的假发主要销往欧美地区。”该车间主任范莹莹告诉记者,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假发的订单量不断增长,当前车间的订单量已经排到了今年的4月份。
“您好!咱的假发已经保养好了,您今天有空过来拿吗?”在该公司的销售展厅,销售员张亚文正在柜台前将保养好的假发包装好,再电话通知顾客取回。
长的、卷的、红的、紫的……在该展厅,100多种颜色鲜艳、款式多样的假发让人眼花缭乱。记者在张亚文的指引下,尝试佩戴了一顶紫色的半头套假发,戴上之后竟毫无违和感。“这种半头套戴上去之后可以与本身的头发完美融合,还可以整理或修剪出自己喜欢的发型。”张亚文说。
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播正在试戴假发(央广网发 周子硕 摄)
据了解,该公司拥有资产总值50亿元,全球员工总数近万人,生产的工艺发条、女装假发、化纤发条、教习头、男装发块、纤维发丝等六大系列数千种产品,畅销40多个国家和国内100多个大中型城市,相继被授予“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星火外向型企业”“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目前,许昌拥有发制品相关经营企业4000多家、产品种类3000多种,销往约120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市场份额60%以上。
“我在公司工作了27年,是这儿的老员工了,在我们部门,工作15年以上的员工占90%左右。”一毕业就来到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的王慧,现已成为该公司人发部部门主管。这些年,她看着公司的发制品从最初的黑色发展到后来的七彩色,公司的规模从小作坊发展到世界“发制品王国”,心里感到无比高兴与自豪。
在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展厅,一顶顶颜色鲜艳的假发让人眼花缭乱(央广网发 郝振青 摄)
在许昌,和王慧一样从事发制品产业的工作者已超过了30万人,平均每15个许昌人中就有一人从事发制品工作。
据《许昌县志》记载,早在明朝嘉靖年间,许昌人就开始尝试制作一些假发道具,用于戏剧演出。1900年,许昌泉店村村民白锡和偶然结识了一位来中国收购头发的外国商人,他瞅准头发生意商机,在泉店开设了德义兴发庄,同时泉店村其他村民也纷纷从事收头发生意,并掌握了头发加工的技艺。20世纪60年代,许昌发展为国内假发代加工中心。改革开放后,许昌人抓住机遇,在全国各地收购头发。
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郑有全出生在许昌市建安区,因家中世代制作假发,长大后的他也加入了档发加工买卖行业。为制作出假发头套,延长制发产业链条,在郑有全的带领下,该公司掌握了“档发—色发—工艺发”的一整套工艺技术,打破了外商设置的设备、技术等壁垒。
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正在使用高针机制作假发(央广网发 周子硕 摄)
“在‘瑞贝卡’的带动下,许昌其他发制品从业者纷纷开始创业,本土假发制造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在许昌涌现。”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天有向记者介绍到,30多年来,该公司培养了大量从事发制品产业的工人,带动了发制品行业在许昌的发展,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多功能发用纤维填补了我国高档仿人发纤维生产的技术空白,改变了行业无标准的历史,为地方经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22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58亿元。
历经100多年的发展,许昌发制品行业经历了由粗加工到深加工、由档发到产品、由单一品种到系列产品的转变,不仅成为许昌制造业的一大支柱,也成为了河南主要出口产品之一,更成为全球最大的发制品产业基地。
2014年,跨境电商崛起,在政府政策的扶持和出口报关效率提升等多重因素带动下,许昌发制品产业迎来了黄金十年。2022年,仅发制品一项,许昌市跨境电商交易额就突破10亿美元。据统计,2023年,许昌市发制品出口达168.5亿元,增长17.7%,占全市出口值的71%。
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纤维丝生产车间(央广网发 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据了解,目前许昌市已建成4个跨境电商综合园区,其中建安区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园区,是国内第一个集全球假发分拨中心、智能物流仓、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及供应链于一体的跨境电商创新产业基地。同时,许昌市携手全球速卖通成立全球首个跨境直播基地,推动更多发制品企业实现数字化出海。数据显示,“许昌假发”常年位居全球速卖通海外热销榜前3位。
此外,成功获批的许昌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会址永久落户许昌的发制品全球跨境电商大会,已成为推动发制品跨境电商持续健康发展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在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人发部完成车间,员工正在包装做好的假发(央广网发 郝振青 摄)
“公司刚成立之初,我们发制品的销售市场较单一,黑人是主要消费群体,销售渠道以线下为主。近十几年来,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许昌各类电商企业及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突起,各种产品可以通过电商平台销往世界各地。我们公司也开始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发制品,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了‘购全球、卖全球’的产业布局。”张天有说,发制品体积小、重量轻,特别适合跨境电商模式。
张天有认为,跨境电商是一个很好的销售模式,企业和电商平台可以协商好各自工作,企业发货,平台收钱,企业就会不存在款收不回来的情况,这样有助于企业快速拓展国外市场。
据统计,许昌市90%以上的发制品企业,运用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当前,在跨境电商平台上,每2秒就有一项许昌发制品交易。
“2024年,随着消费的逐步回暖,发制品行业的销售市场将会好于往年。2024年年初,我们就已经根据不同市场、不同客户的需求,对各个部门制定了相关的生产经营计划,以精益求精的技艺把产品做到极致。”张天有告诉记者,公司还将与客户和研发人员加强沟通,大力开发M发新产品,在保障企业开门红的同时,实现全年红。
河南许昌市素有“世界假发之都”的美誉,全球每10顶假发中,就有6顶来自许昌。”该车间员工赵亚美说,这些制作好的假发头套再按照造型进行整理,就可以直接进行包装,送到客户手中。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郑有全出生在许昌市建安区,因家中世代制作假发,长大后的他也加入了档发加工买卖行业。据统计,许昌市90%以上的发制品企业,运用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