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贝卡集团公司董事长郑有全:假发做出真功夫
发布时间:2024-10-03 13:36:22 | 次浏览
2006年,瑞贝卡股票市值由年初的11.56亿元,增加到年底的31.05亿元,增长了168%。同时,瑞贝卡的发制品已开发出5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总资产达14余亿元,出口创汇1.46亿美元。
做假发,原本一个十分冷僻的行当,却在许昌县形成热潮:密布企业100余家,从业20余万人,成为全国最大的原材料和产成品集散地。其中,领军者是郑有全和他的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上世纪初,当地人把游乡收购来的人发按不同长度分档次扎把儿,“档发”由此得名。1990年,办过小厂、“有脑子、有经验”的郑有全应聘担任全县第一家发制品厂负责人,投产当年全部收回120万元投资。
被称为“头上时装”的发制品业,19世纪初由在德国的犹太人起步经营,后逐步转移至韩、日和港台。改革开放后,国内成批承接了韩国的产业转移。尽管利润很高,但贴牌生产和仿造终难为长久计。郑有全回忆说:“当时找外商经销,正所谓‘人家把你卖了,你还喊他爷’。具体的活我们干,人家赚的钱却是我们的10到20倍!”
从卖头发转向做假发,面临着技术、设备、市场等一系列风险。郑有全说,1991年,他把年届古稀的港商张振亚接到厂里,批发商的挑剔、合作和引荐“让产品上了档次,并且开始进入美国市场”。通过实施“人才、科技、品牌”战略和持续加大投入,2000年,瑞贝卡的产品质量标准被“提升”为河南省地方行业标准。
2001年,郑有全在考察中发现的商机——小辫头套假发开始大规模进入美国。2003年,瑞贝卡发制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份额稳步提升到15.4%。
2000年,郑有全随一个商务代表团赴非洲考察。非洲有7亿黑人,黑人对假发的需求量很大。面对“新大陆”,在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市,郑有全连夜写道:“我就像饿急了的人突然发现了诱人香味的刚刚烤熟的面包,同时又感到愧疚、不安和自责……开发非洲大市场势在必行!”
“善断者在两可之间,善争者在竞争之前。”郑有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着这两句话。他说:“先做人,后做事,人难的是不断否定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