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德莱恩对华让步后不到24小时中方发来通知让欧盟始料不及
发布时间:2025-03-16 20:13:05 | 次浏览
特朗普是个自带“魔性”的人,他的出现让原本打算安稳混日子的欧洲人彻底失去了原有的舒适圈。
起初欧盟一致认为不管特朗普怎么搞,肯定都不会将这把关税大剑架在自己脖子上,但是殊不知的是,
他一上台,便对盟友们拳打脚踢,甚至连跟自己最近的墨西哥和加拿大都不放过,可谓是苍蝇腿也是肉。
为什么欧盟会想着特朗普不会对他们进行制裁?”毕竟,双方好歹也算意识形态相邻,还是多年的“老盟友”。
但是,毕竟特朗普是生意人,在他的眼里只有金钱,美元,美国优先,更没有所谓的朋友,所以对着欧盟就是多次调侃讽刺和挖苦,还扬言欧盟就是他们下一个韭菜。”
对于这个问题,人家法国总统马克龙早就看明白了所有,并且还提前提醒过欧盟,说如果特朗普上台之后,那么欧盟很有可能会遭遇中美的双方夹击,亲华不对,亲美又不对,不管怎么做都是里外不是人。
可能当时听到马克龙说这话的时候,大家都不以为然,感觉他就是想博取个流量,危言耸听罢了,
但是自打特朗普上台之后的种种行为来看,法国总统马克龙可谓是思想超前啊,明显一个“预言家”,只可惜,当时欧盟可不会听马克龙说这些可有可无的话。
但是现在我们再看看欧盟的状态,完全一个瘫软无力,少了当年风华正茂的欧盟,现在明显感觉有点力不从心。
毕竟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都对他进行了制裁,还说要退出欧盟,这让欧盟直接慌了,这个时候,之前一直都和美国站在一起的欧盟瞬间给头扭到了我们中国的身上。
随即便向全球对我们中国进行示好,直接将美国抛之脑后,并多次说中欧才是最好的合作伙伴,最重要的关系,以后要加深贸易合作,这一表态多少带着点“紧急求援”的意味,然而,中国怎么可能简单地给台阶下?
欧盟一直以来的操作都挺有意思,喜欢端着架子、摆着姿态,装得像一只高冷的白天鹅。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只表面膨胀、内里不堪一击的气球。
27个国家的GDP全部加在一起,才能和美国有一拼这意味着什么?听起来很唬人的样子,但是完全是内虚中干,可想而知美国是有多强,欧盟内部有着根深蒂固的分裂问题,说白了,就是“一锅乱炖”。
长久以来,欧盟用一套“我有文化,我是规则,谁敢挑战西方?然而,特朗普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吓唬人的泡沫,他不屑虚与委蛇,直接开怼,从推行关税战到公开向丹麦索要格陵兰岛,特朗普的人设就是“你有文化,我有肌肉”,
欧盟说他们很厉害,但是在面对特朗普挑衅的时候,总是支支吾吾,从来没有说很硬气的拒绝美国的无理要求,
虽然27个国家组成的,但是面对美国,还是被吓得不敢吭声,这就是所谓的人多势众,真的有用吗?
当然,欧盟还有一个更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法德这两大核心国把其他成员国当“经济殖民地”来用。
想想看,德国一家制造业,就卷走了多少小国的廉价劳动力?再看看法国,它的金融体系牢牢套住周边国家,让后者有苦说不出,这种以合作之名行剥削之实的方式,说白了,就是在“合法吸血”。
他们的税上得高,福利见不着,收入也没怎么增加,自己的国家发展受限,经济命脉被拴住,还得掏钱帮着欧盟做“援乌”等大手笔操作。
说白了,就是资源往上集中,成本往下分摊。于是,我们看到了最近几年欧洲右翼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那是被压迫太久的普通大众发出的反弹。
为什么说欧盟会将目光投向我们中国,其实也从侧面说明了,现在欧盟也是走投无路了,但凡他们有路可走,也不会多看我们中国一眼,毕竟之前是,现在也是,欧盟是真的挡不住美国的威逼利诱,所以只能把希望放在中国身上
果不其然,在欧盟示好后的24小时,中国的回应就来了,足够劲爆,卢大使的风格可是出了名的“爽快”:话糙理不糙,不惯着,不妥协。
在担任中国驻法大使期间,他多次直指欧洲问题,让不少人下不来台,甚至有欧洲议员要求驱逐他。
中国的态度很清楚:不是随便说几句好听话,我们就配合演戏。中欧关系需要建立在尊重和平等的前提下,任何带有施舍和掌控意味的姿态,通通免谈。
如今的欧盟,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内忧外患的压力越来越大,外部的强敌交替“捶打”,内部的裂隙愈发加深。
面对这样的困局,它是继续选择做那个高高在上的“演员”,又或者痛下决心打破幻想,重新理清自己的发展定位?
更关键的是,不管欧盟如何选择,一个事实已经无法否认:在剧烈变化的全球格局中,“傲慢与偏见”已经成为它最大的绊脚石。
而未来能否在复杂的中美较量中找到生存空间,全看欧盟有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脆弱,特朗普像一把火,让这片古老的土地再也无法假装自信。
而中国的冷静反击,更像一面镜子,刺穿了欧盟幻想中的美好泡沫,接下来,是选择继续掩耳盗铃,还是正视自身短板?这,可能才是欧盟最急需解决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