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将停止电报业务唤醒网友时代记忆全国仅剩北京发报能发往这些城市
发布时间:2025-05-01 05:31:01 | 次浏览
浙江杭州将于5月1日起全面停止电报业务,此后全国仅北京可继续提供发报业务的消息,让电报这项颇有时代感的通讯方式再次引发关注。
2025年4月1日,发送“杭州电报落幕,历史定格。最后一封,方寸永存。友贺,250401”;
还有网友分享收到一份电报的有趣经历,电报内容是“西郊有密林,祝君出重围”,但其实朋友想说的“助君出重围”,“朋友说‘助’打成了‘祝’,是因为发报员爷爷觉得‘助’是错别字,所以给改了,哈哈。”
据潮新闻报道,近日业务量激增,仅4月26日,杭州电报量就达1300封,创近年新高。杭州最后一位专职电报员任宏笑言“没想到临近退休,还能再回味一把电报的‘黄金时代’。”
北京相关营业厅亦成为“打卡地”。4月29日,北京联通西单营业厅工作人员告诉潇湘晨报记者,近一月来有许多市民来发电报,常排长队,甚至有人一次发了三十份,“什么内容都有,应该也是一种怀旧的方式吧。”
有网友分享80年代父亲发给母亲的一份简短又浪漫的电报情书,“太阳花一定要开放,我需要你”,询问后得知“发这封电报的时候我爸妈分手了,我爸下血本试图追回我妈,以及太阳花是因为我妈喜欢太阳花,曾经送给我爹一些太阳花种子。”
一位70后长沙人刘先生告诉潇湘晨报记者,在主要还是靠信件通讯的年代,更快捷的电报常用来发送重要的紧急信息,按字算价内容得言简意赅。“我收到的唯一一封电报,就是告诉我爷爷逝世。内容就6个字,‘爷爷过世速回’。”
记者也询问一位80后张先生是否有过收发电报的经历。张先生愣了一下后说,“我应该……没那么老吧?”
潮新闻梳理了杭州电报火热年代的数据,1985年,杭州电报业务量跃居全国省会以上城市第五位,并首次突破100万份;1988年,杭州电报鼎盛时期一年收发194.85万份电报,市电信局的电报科有300位工作人员。
长沙电报业务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为流行。长沙电信公司一名懂发报技术的员工肖建强在接受采访时曾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报曾分为气象电报、汛情电报、政务电报、礼仪电报和汇款电报等,其中汇款电报占了总发量的50%以上。而收报大多由外地的公安、医院等部门机构发来,一些独自在外地打工的本省人,发生意外死亡或重病,又联系不上家人,相关部门就会按照身份证信息发电报通知家人。
而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程控电话、BP 传呼机、大哥大等更快的信息通讯工具的出现,电报渐渐淡出人们生活。至2013年,长沙仅剩最后一家营业厅兼做发报业务。
0.14元/字的发报价格,至今未变。北京联通西单营业厅工作人员告诉潇湘晨报记者,目前还可发往山东济南、河北石家庄、、安徽合肥等地。